「言語專家林大師」

信不信由你:

      (年初世界日報台灣新聞及網路新聞報導) 台灣的立法委員侯水盛,1月5日在外交委員會質詢時表示,若中共不放棄武力犯臺,台灣也可以不放棄強暴中國小姐的權利。此言一出,立即引來婦女團體的抨擊。。。

懷南補記:

      掌門人筆下的「言語專家林大師」可不是指作了古的林語堂而是指仍然生猛,號稱台灣立法院的舞王林重謨。台灣的立法委員真是臥虎藏龍,人才「擠擠」。在眾多的英雄英雌中﹐我一直對兩位委員很有興趣:文的是林重謨,武的是朱星羽。林愛動口,朱愛動手,前陣子愛動口的惹毛了愛動手的,幾乎大打出手。但無論如何﹐我還是覺得這兩位先生的性格遠比很多假冒偽善的傢伙可愛。這話可不是怕林兄動口﹐朱兄動手才說的。

      至於侯水盛又是什麼來路呢?此兄貧苦農家出身,求學期間,心儀胡適,殷海光(是他自己說的,正不正確,可與我無關),書讀的不錯,聯考考上醫科,好歹留過學,美國聖路易大學的博士候選人(搞不好莫非是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那可不是蓋的)。Dr. H (有別於我這個 Doc X) 闖禍後,變成了過街老鼠,只有林兄挺身聲援說:「這是侯水盛的比喻,但侯不懂得修飾,如果把『強暴』」改成『睡覺』就沒問題啦!」

      大師看法的確另類,一言驚醒夢中人,原來台灣盛行的抹黑和口水戰,如果大家都懂得在言語和文字上加以修飾,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天下就太平啦。以下是信掌門受「言語專家林大師」的開導,為台灣的政治人物提供的「修飾過後的言語」,版權所無,翻印不究。

  1. 「強暴」=「睡覺」。例如:「你這個人性好強暴」修飾成為「你這個人性好睡覺」,豈不是化暴虐為祥和了嗎?
  2. 「頭目津貼」=「領導獎勵」。例如:花蓮「頭目津貼」案多難聽,什麼年代了,還叫人家頭目﹖修飾後變成花蓮「領導獎勵」案多名正言順?
  3. 「A錢」=「經營」。例如:「世新學生批學校很會A錢」的標題經修飾後變成「世新學生批(將「批」修飾為「建議」則更佳)學校很會經營」,誰還會抗議?
  4. 「墜落之旅」=「觀光之行」例如:臺聯立委訪俄,一場「墜落之旅」變成臺聯立委訪俄,一場「觀光之行」。「觀光」兩字用得何等傳神﹗﹗信雅達皆顧到,信大「廝」可真有兩把刷子。
  5. 「防禦性公投」=「吃飽飯沒事幹」。例如:民進黨主張「防禦性公投」搞得雞飛狗跳,連老美對公開表示不爽。如果我們說民進黨主張「吃飽飯沒事幹」,效仿漢朝文景之治,誰還敢多話?
  6. 「抽頭總統」多沒有氣派,應該修飾為「MBI」(Management by Incentive) 不但好聽,並且合乎現代管理原則。
  7. 「口水戰」=「舌頭運動」。例如說:「每到選舉就流行口水戰」聽起來很倒胃口,但如果我們把它修飾為「每到選舉就流行舌頭運動」,不但衛生,並且會給人一種健身報國的感覺。
  8. 「抹黑」=「染色」。常常看到政客甲到法院按鈴告對手政客乙「抹黑」。如果我們將「抹黑」修飾為「染色」。抹黑專家變成染色專家,被抹黑變成被染色﹐大家高興都來不及,誰還會去告誰?

      信大廝的修飾學暫時告一段落,如有新的發現,容後再報告。

      本文靈感來自舞王兼語言專家林重謨先生。不敢掠人之美﹐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