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25日《世界日報》「台灣新聞」) 民進黨立法委員高孟定在立法院哭述國民黨逼誘他脫離民進黨去加入國民黨。他說雲林縣長張榮味告訴他﹕「將來連宋當選﹐可以安排他出任政務委員。」高孟定語帶哽咽地表示﹕「我在這裡告訴大家﹐我已經哭了兩個多月。」。。。
唉﹐本來是不想提民進黨三個字的﹐再提掌門人要被貼上逢綠必反的標籤了。但後來一想﹕我最欣賞的政治評論專欄作家包可華 (Art Buchwald), 現在80多歲了﹐還在華盛頓郵報出美國政治人物的洋相﹐也不見什麼人給他貼什麼顏色的標籤﹖當年尼克遜因水門事件黯然離京﹐老包比誰都傷心﹐為什麼﹖大家想想﹐如果政治人物個個都是無瑕可擊﹐靠寫諷刺專欄為生的老包之流豈不是要餓死了﹖我現在最怕的就是咱們的社會向上提昇到烏龍絕跡的地步﹐那時候我只好封筆學邱吉爾﹕「小店打烊我就走。」但在那天還沒來到之前﹐Who 怕 Who? 烏龍照記﹐洋相照出不誤。
我曾經寫過一篇專欄《眼淚與民主》收在《再看雲起時》裡﹐那篇文章中﹐我對西方政治人物一哭就完蛋﹐和台灣政治人物越哭會越走紅曾舉例加以分析。我也指出老中有名的迷思(myth)﹕「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始作俑者是「秦庭之哭」的申包胥。我當時並沒有過份苛責台灣愛哭的政治人物。我的理由是﹕寧願看到他們哭﹐也不願意看到台灣的老百姓哭。文章的最後﹐我說﹕如果有一天﹐能看到老共的國家領導人淚灑人民大會堂﹐那中國的老百姓就有福了。
我現在越想越後悔寫了那篇文章﹐台灣的政治人物不知是什麼緣故﹐越哭越不像話。立法委員等於美國的參議員(Senator)。加州那麼大的一州﹐才選出兩個﹐正好都屬民主黨。 加州州長阿諾是共和黨。現在大家不妨閉上眼睛想一想﹕阿諾跑去跟其中的一位參議員說﹕「你加入共和黨吧﹐布希連任後﹐會給你一個部長級的官做。。。」這位參議員會跑去開記者會﹐哽咽淚下宣稱﹕「我為此已經哭了兩個月啦﹗」嗎﹖那不是發神經是什麼﹖
人流眼淚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排名不分先後)﹕感動﹐傷心﹐難過﹐眼睛生病﹐演戲﹐害怕﹐慚愧﹐痛苦﹐撒嬌﹐委屈﹐開心 (Yes, 難道您沒有過喜極而涕﹐連眼淚都笑出來了的經驗嗎﹖) 表態 (老蔣倒楣時﹐主持會議常有與會者在發言時聲淚俱下以示忠貞的鏡頭出現。) 欺騙 (如貓哭老鼠)﹐虛偽 (如鱷魚淚) 。。。高委員人如其名﹐高孟定者﹐「搞莫惦」也﹗他幹嘛要哭﹖他的哭屬於那類﹐各位自己去揣摩﹐信某不才﹐自認「搞莫惦」了。
另外還有一件奇怪的事則是去「逼誘」「搞莫惦」的張榮味﹐事發後表示「錯愕」﹐指高動機可疑。一副 Me? What did I do? 無辜的樣子。 為本黨的勝選而用「榮味」去誘逼人一下﹐ 如果不犯法﹐好漢做事好漢當﹐有什麼好否認的呢﹖也許我離開台灣太久﹐對台灣政治人物的心態和行為已經不能了解。我觀察美國政壇人物近40 年﹐除了看過Edmund Muskie 當眾流了幾滴眼淚把江山給流掉外﹐倒真不記得誰當眾流過眼淚。男人不用說﹐希拉蕊在那麼大的壓力下﹐你看過她哭過嗎﹖老美評估一個政治人物﹐最講究看他或她在壓力下﹐是不是能夠compose himself/herself. 這個compose 是什麼意思﹖各位自己去查字典。老蔣所謂的「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算是compose。洋人所謂的 Grace under fire﹐也算是compose。政治人物動不動就哭﹐也許不算什麼大缺點﹐但如果說動不動就哭和會唱「愛拼才會贏」一樣﹐都變成做官的入門功夫﹐ 那掌門人自認功力不夠﹐甘拜下風﹕你不烏龍﹐算我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