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把歷史當成鏡子﹔在鏡子中看到事實的真相﹐真相讓我們自由﹐自由帶給我們快樂。愚蠢的人把歷史當成繩子﹔繩子用來捆手綁腳﹐被捆綁的人沒自由﹐沒自由的人怎麼會快樂呢﹖
六月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三件大事﹐人們會用不同的眼光和態度去看這三件大事﹐有的人把它們當鏡子看﹐有的人把它們當繩子看﹐這三件大事是什麼呢﹖
1989 年的六月四號﹐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上發生了大規模群眾抗議示威運動。他們為什麼要抗議呢﹖ 當然是因為對現狀不滿。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 1989 年當時世界上瀰漫的政治氛圍﹕那時候中歐和東歐因為已經感覺到蘇聯正在瓦解﹐「脫蘇」運動風起雲湧。中國正處改革開放初期﹐年輕人對改革和開放的尺度和速度覺得太慢。
我們這代在台灣讀三民主義長大的﹐都知道國家從「軍政」到「憲政」間有個叫「訓政」的過渡期。任何一個政府﹐如果猛一下從「軍政」直接跳到「憲政」而不經過「訓政」的調整﹐老百姓就像從黑房子裡放出來﹐對外面的陽光不習慣。就像在電影上常看到的鏡頭﹕沙漠裡渴得快死了的人﹐有人拿水給他喝一定會慢慢喝才不會嗆。
1989 年天安門群眾上街基本上是對胡耀邦去世感到失落﹐對經濟改革﹐通貨膨脹﹐政府官員貪腐感到失望。任何大型示威運動到最後都會因參與份子變得複雜而失控。在鄧小平這個一生搞鬥爭的老革命眼中﹐格老子的﹐娃兒們要造反﹖這不是太歲爺頭上動土﹖於是坦克車就開進城了。
天安門事件是個歷史的悲劇﹐孰是﹖孰非﹖搞得清嗎﹖就算搞清了﹐如果不能當它是鏡子而把它當繩子又有什麼意義呢。當年被中共當局點名要抓的 21 名學生領袖﹐現在各奔前途﹐從王丹﹐吾爾開希最近在華府組織智庫繼續和老共對著幹﹐到歸主傳教﹐性侵昔日戰友﹐到專心賺錢﹐到淡出政治過平常老百姓生活的都有。我尊重他們對天安門事件的詮釋權﹐但我對台灣還有一些人﹐把發生在71 年前(1947) 228 的歷史悲劇不單當繩子來捆綁自己和別人﹐也把 228 當政治提款機來消費則認為很「驢」。
1944 年的六月六日﹐歐洲聯軍在法國諾曼地灘頭登陸﹐那是美國「最偉大的一代」最偉大的犧牲奉獻的壯舉。兩個王牌空降師﹐82 (全美) 空降師和 101 (嘯鷹) 空降師﹐分別在師長李奇威將軍(Matthew B. Ridgway)和泰勒將軍(Maxwell D. Taylor) 身先士卒下跳傘投入戰場。難怪這兩位後來都做到四星上將的美國聯席參謀總部主席。今年六月三號﹐有500 名來自美﹐法﹐荷蘭﹐羅馬尼亞和德國的傘兵在諾曼地上空用跳傘來紀念 74 年前他們祖父輩的英雄事跡。最值得一提的是這群人中居然有德國兵。德國人對二次大戰那段歷史的看法﹐一般說來﹐和日本人完全不同。德國人把歷史看成鏡子﹐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錯誤而汲取教訓。日本人卻對侵略中國那段歷史老是不願正式的和徹底的認錯﹐於是中日兩國人們的感情﹐就好像腳上都綁著一條繩子似的﹐要想彼此靠近會有繩子從中作梗。
最後﹐2018 六月最紅的肥皂劇當然是朝鮮的火箭人和美國的流氓總統在新加坡的會面。我說這次會面是肥皂劇指的是它的宣傳效果和票房價值而不是說它的結果沒什麼影響力。影響力可大了﹐如果各懷鬼胎的肥皂劇主要演員不要演一集就鬧翻下片﹐撈個諾貝爾和平獎應該沒問題。韓戰(1950 - 1954) 時間雖然不長﹐但軍民死傷的人數驚人﹕據估計﹐戰前 1/10 的平民在四年韓戰中死亡﹐比在二次大戰歐洲戰場﹐或越戰中犧牲的老百姓還多。美軍四萬人陣亡﹐十萬人受傷﹐至於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傷亡人數﹐恐怕和 1989 年六月天安門廣場﹐和1944 年六月的諾曼地沙灘上正確的傷亡的人數一樣﹐永遠不為人知。我不知道老共對打韓戰的官方態度是什麼﹖老百姓對「抗美援朝」的歷史觀又如何﹖北韓舉兵南侵挑起美軍援韓是事實﹐美軍仁川登陸揮兵北上打到了中朝邊界的鴨綠江邊了﹐老共受斯大林教唆﹐認定美軍在大軍閥麥克阿瑟指揮下﹐會入侵中國﹐於是志願軍渡江援朝這也是事實。韓戰對中國言是鏡子還是繩子﹖應該趁 2018 年 6 月12 新加坡高峰會也做個了結解。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大步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