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故的雷根總統和台灣的馬英九在任上都被人冠以聽起來非常類似的外號﹐但如果進一步去分析﹐這兩個類似的外號在涵義上幾乎有 180 度的不同。
雷根人稱「鐵氟龍總統」。大家都知道「鐵氟龍」是 1938 年一個化學家 Roy Plunkett 在無意中發現的一種非常滑﹐沒有黏性的化學物﹐這個化學物資後來被杜邦公司發展成商業產品。雷根總統利用他的口才﹐幽默﹐和自嘲﹐對很多外來的批評﹐四兩撥千斤﹐像身上塗了一層「鐵氟龍」一樣﹐刀槍不入﹐所以被人稱為「鐵氟龍總統」。
馬英九人稱「不沾鍋」﹐「不沾鍋」的鍋底塗的是「鐵氟龍」類似的化學物資﹐炒菜不黏鍋底﹐意思是說馬的性格與人保持距離。所以「鐵氟龍總統」和「不沾鍋總統」的作風和性格是不同的。
美國的特朗普和台灣的蔡英文有一個共同點﹕有關他們的壞消息層出不窮﹐但他們兩位好像已經習慣了﹐處變不驚﹐安之泰然﹐尤其是特朗普﹐只要有任何對他不利的消息出來﹐他立刻就採取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策略﹐他攻擊的對象不外乎民主黨和媒體。他上任三年多來﹐替他做事的文武大臣像走馬燈似的換﹐ 國家安全顧問就換了三個﹐白宮幕僚長換了幾個我也不記得了。最近他又被捅出一個「烏話門」﹐當然﹐這個「烏」字一不小心就誤寫成「鳥」字﹐變成 「鳥話門」也說得過去。
「烏話門」的「烏」指的是烏克蘭這個原蘇聯解體後獨立出來的國家。「話」指的是電話﹐也就是特朗普恭賀烏克蘭新總統的電話。「門」源自尼克松的「水門」事件﹐任何醜聞都以「門」來稱之是慣例。至於「鳥話」嘛﹐那當然指的是特朗普一遇到對他不利的新聞就亂講一通不顧事實真相﹐「鳥話」連篇﹐不勝枚舉。
「烏話門」的「吹哨者」是中央情報局的無名氏﹐這位「吹哨者」把一個機密方寄給了紐約時報和中央情報就的督察。這個機密牽涉到特朗普在打電話恭賀烏克蘭新總統當選的時候﹐要烏克蘭新總統調查民主黨可能的總統參選人前副總統拜登的兒子是否牽涉到在烏克蘭有利益輸送的弊案﹐並派他的私人律師﹐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去主持收集拜登 Jr 的黑資料。特朗普這種搞法當然是假公濟私。他原先答應提供給烏克蘭的援助給「留中不發」作為威脅。他完全沒想到他這樣做不但像黑幫老大﹐並且有把柄被對方抓在手裡。今天我幫你﹐下次我要你幫我的時候你如果不幫我就把你的黑資料給抖出來﹐這就牽涉到美國國家安全的底線了。我猜特朗普這個流氓總統恐怕根本沒想這麼多。
這下民主黨撿到槍了。由於美國國會兩院的眾議院民主黨是多數。起動彈劾總統的權力在眾議院手裡﹐於是「烏話門」是繼柯林頓後又一次美國總統面臨彈劾調查。
對處理可能被彈劾的態度﹐特朗普和柯林頓完全不同。柯林頓晚上跪算盤頂尿壺﹐白天照樣上班幹活﹐被彈劾的事都由白宮幕僚長和律師去處理。特朗普則是跳到第一線對「吹哨者」和調查他的民主黨破口大罵﹕什麼「叛國 」﹐「政變」﹐「牛屎」全出來了。同時謊話連天﹐ 特朗普有習慣性講與事實不符合或跨大其詞的話﹐這可能是他做總統前的職業病。比如他說他把和烏克蘭總統通話的記錄一字不漏 (word for word) 公佈﹐事實上不是一字不漏。他怪聯邦儲備局把美國經濟搞砸了﹐事實是他把和中國貿易戰升級連累美國經濟。他說民主黨正經事不幹想搞政變 (coup)﹐事實是民主黨是按憲法給於的程序合法在調查﹐哪是什麼政變﹖他說2016 年他以 306 票對 223 票勝﹐事實上是 304 對227 。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一般的老百姓誰有閑功夫去檢驗真相﹖只好由他鳥話連天了。
把 impeach 或 impeachment 翻譯成彈劾有點詞不達意。在美國﹐公職人員被 impeach 是要捲鋪蓋卷的。但要炒特朗普魷魚也沒那麼簡單﹐就算民主黨多數的眾議院通過彈劾特朗普﹐共和黨的參議院也不會通過。所以特朗普被彈劾下臺的可能性不大。不過距離明年選舉還有一年的時間﹐美國兩黨惡鬥的情況不下於台灣﹐特朗普死豬不怕滾水燙﹐ 歹戲拖棚還有一年﹐掌門人不怕沒東西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