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信﹕寄出去的

2018 年07月01 日星島日報《信懷南專欄》﹐07月03 日上網

        連續三星期﹐我會發佈三封信﹕一封寄出去的﹔一封沒寄出去的但我會解釋沒有寄出去的原因﹔最後一封不是我寫的﹐也希望我不會在同樣情況下寫同樣的信。下面是第一封信﹕

        富雄兄﹕快四年沒通音訊了﹐但看《趙少康戰情室》和《新聞深喉嚨》幾乎變成了我每天的功課﹐如果來賓中沒有你﹐節目就乏味些。

        我對台灣最近發生的一些事﹐發表了五篇評論。因為最後一篇提到我兄﹐於公於私﹐於情於理都應該讓你看看。因為你不用電郵﹐也不知道董小姐是否仍是你的助理﹐所以用 the old fashion way 的老辦法﹐信貼郵票寄給你。

        我把我們關係的定位說是「不打不相識﹐志不同而道合的朋友」雖然有些往自己臉上貼金和戲劇化﹐但希望我兄別介意。20 年前我在《商業週刊》寫專欄﹐把 Buck Stops Here 誤寫為 Bucket Stops Here。你來信糾正﹐後來我出《觀點 - 旁觀者的良心與選擇》請你寫序﹐你一口答應﹐我反而去信提醒你﹐希望你看了我書的內容再決定因為我的書中對李登輝批評得很厲害。你後來來信說並不全然同意我的看法因而不替我寫序了。我非常欣賞也佩服你負責任的作風。老中不太講究 protocol﹐一般人大概不會理我的要求﹐更多的人不會來信說明拒絕的原因。這是我們「不打不相識」的開始。

        我們那代的留學生﹐從 70 年代開始在政治立場上大致分三派﹕臺獨﹐親中﹐親台。我是保釣運動人士心目中的逍遙派﹐搞革命膽子不夠大﹐回台做官脾氣不夠好﹐只能在美國做個旁觀者。而老兄卻從1979 年在西雅圖帶頭抗議鄧小平訪美﹐到返台機場被捕﹐到高票當選民進黨的立委﹐到和民進黨分道揚鑣﹐到目前成為「門神式」的名嘴-- 藍綠兩造﹐門打開你在裡頭﹐門關起來你就在外邊﹐但一路行來仍然能維持做一個有良心的知識份子的風格﹐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我兄夠資格稱得上是一條漢子。我兄選擇淌政治渾水﹐放棄西雅圖華盛頓湖畔我兄所謂「好山好水好無聊」的生活﹐可說是「求仁得仁」﹐這是我們「志不同道合」的地方。

        如果我們站在歷史巨人的肩頭上回頭看過去的 50 年﹐在時代的大潮流中﹐我們今天極大多數爭論的議題都是毫無意義的小泡沫﹐我對一個國家領導人的治國理念﹐堅信應該是民生重於民權﹐民權重於民族。這是我對蔡英文不滿的地方。我這五篇評論的觀點﹐算是我對台灣前途的總結﹐我兄一定有不認同的地方﹐歡迎來電郵指正﹐如不棄﹐我會一字不改上網。我的網站從 2015 年起就不公開﹐到了我們這個年紀﹐燈光﹐掌聲﹐群眾已經不重要了。我相信你我都會留下我們自己的 legacy﹐此生也算是沒白走了。

        同樣站在歷史巨人肩頭上往前看 50 年 (你我早都不在了)﹐如照目前的情勢發展下去﹐兩岸合一(我沒用統一)﹐不管是法理的還是形式的都是大勢所趨。大勢所趨的英雄造時勢者﹐正是我兄當年上街抗議的鄧小平。此人算是了不起的政治人物﹕

        第一﹐三下三上﹐不用流血﹐擺平同輩和毛澤東指定接班人華國鋒﹔

        第二﹐重視教育﹐讓下放的知青(和我們同輩或晚一點的大陸學生) 回京趕考﹐改變一整代人的命運﹐造就不少國家未來的棟樑之材﹔

        第三﹐悍然出兵鎮壓天安門事件﹐說什麼都不能讓國家亂﹔

        第四﹐對外開放﹐選江澤民不選李鵬﹐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耗子的就是好貓﹐發展國家經濟和競爭力。

        反觀台灣的領導人﹕老蔣(趕不上時代的獨裁者)﹔嚴家淦(過渡的順帝)﹐小蔣(能幹的獨裁者)﹔李登輝(能幹的壞蛋)﹔陳水扁(道德有問題)﹔馬英九(放錯位置的好人)﹔蔡英文(頑固的草包)。從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看﹐我看不到有誰能把台灣台灣帶出困境。

        我不是隔岸觀火光說風涼話﹐老兄中文造詣﹐比之獨派﹐統派諸公都算一流。范仲淹《岳陽樓記》的結論和負擔就由我兄去承當吧﹐懷南甘拜下風。

        此祝不時奮起﹐多多保重。

        又﹕趙少康應該出來選總統 (法制﹐教育﹐公權力偏右﹐社會議題偏左。發展經濟第一﹐擱置統獨爭議)。平秀琳應對靈活﹐非常 witty﹐一流發言人的人選。她大概不知道「深喉嚨」的原始典故﹐現在告訴她她會不好意思。


信老您好﹐

       喜接來信﹐十分雀躍及心動。

       四篇評論看過了﹐內容大致同意﹐但是被罵的人如果聽不進去等於白罵。我罵人的基礎﹐在面積上要比您寬闊些點﹐也少些嗔與怨。

       當下台海局勢﹐我認為台灣應該從「親美抗中」調整為等距。北京應在大小懸殊間略顯雅量。以小事大的「仁」是雙人互惠。

       有一點困惑﹐啟示錄之五何以一下子跳為「五之五」﹖還有「絕代雙驕」恐是女子和馬子的筆誤﹖

       祝老而彌堅。弟富雄敬上。2018-6-15


富雄兄:

        說到驕與嬌﹐這話就長了:

        首先,我兄是保送台大醫學院的高材生,大概不知道北部太保口中的「馬子」和「女子」同義。

        《絕代雙驕》 原出處為 60 年代古龍的一本武俠小說﹐我沒用錯。毛澤東《沁園春 - 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用的是女子嬌。前幾年鄭麗文/蘭萱和尹乃菁主持的節目「火線雙嬌」也是女子嬌。柯吳兩公顏值較之鄭尹兩嬌差了些,不便用嬌。

        我開始寫《台灣啟示錄》時並不知道要寫幾篇﹐後來知道共五篇後﹐「 幾之幾」的編號是後來加上的。我寄給您的五篇文章前面幾篇是還沒編號前印的。學醫的人到底是比較認真些。

        我們 x/xx 去西雅圖x/xx 回灣區﹐屆時我兄如在西雅圖﹐打電話給我﹐我請您上鼎泰豐。

        此祝 We are older but wiser (Not beer name Budweiser )

        弟懷南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