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浮遊之六﹕巴城

2019 年12月29 日星島日報《信懷南專欄》﹐2020 年1月2 日上網

        我們三國浮遊的最後一站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巴薩隆納(Barcelona)。我們在這裡多待三天才回家的決定算是此行畫龍點睛的亮點。陸游說他 "行遍天涯千萬里﹐卻從鄰父學春耕" 指的是他懷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發牢騷。掌門人的確行遍天涯千萬哩﹐年齡嘛﹖大概也應該夠得上郭老闆當年說掌門人「立德」年齡未到的要求。我常說天下的人和事﹐包括信懷南在內﹐90% 都是名不符實(overrated) 是平心之論。當然﹐這個百分比隨掌門人心情而調整﹐但巴薩隆納不屬於 overrated 類。這算是對巴薩隆納相當的肯定。閒話表過不提。

        巴薩隆納值得一談的太多﹐掌門人蜻蜓點水三天 ﹐絕不敢自稱內行﹐以管中窺豹所見﹐提四點以供來者參考﹕

        其一﹐美食﹕這次因為有高人指點和安排﹐我們一夥下船後進駐在巴薩隆納最有名的 La Rambla 街橫巷中的 Le Maridian 旅館﹐旅館位置非常的好﹐到哪裡都不遠。 La Rambla 街﹐中間行人兩旁小店林立。從旅館上La Rambla 右轉﹐兩三分鐘步行就到有名的 La Boqueria 市場。市場內都是賣吃的攤位。說到西班牙的美食﹐當以海鮮為主﹐第一個想到的是海鮮燴飯「派爺牙」(Paella)﹐掌門人對這玩意倒也沒什麼特別喜歡﹐老是嫌它的米煮得半生不熟的很難吃。比較起來我對西班牙的小吃「他怕死」(Tapas) 情有獨鍾。我們那夥中﹐有人是識途老馬負責帶路、有人全副武裝﹐負責攝影、有人是食品博士懂得點菜﹐所以我從不看菜單﹐跟著吃。海鮮好不好吃﹐首看新鮮不新鮮﹐其次才看烹調手法。地中海食物﹐大量用橄欖油﹐不好吃也健康。這次吃了不少以前聽都沒聽過的剃刀蛤蜊 (razor clam)。

        小攤美食價廉物美﹐只是一位難求﹐有天大夥兒在一餐廳用午餐﹐有三位先生突然離席說要去小攤上吃紅燒牛尾。掌門人也跟著去﹐攤前一看要站在別人背後等別人吃完後才能入座﹐覺得只為牛的尾巴要搞到如此沒有「風度」﹐自認非好馬﹐於是重返餐廳繼續吃回頭草了。

        其二﹐卡獨﹕出門前看到卡泰隆尼亞(Catalonia)獨立運動者在巴薩隆納街頭示威﹐聲勢浩大﹐我們有些擔心點像香港一樣﹐機場﹐街道被阻。在巴薩隆納三天﹐只有一天晚上在 La Rambla 街上有少數人和平遊行外﹐沒看到任何影響交通的示威。巴薩隆納是卡泰隆尼亞的首府﹐卡泰隆尼亞原有自己的語言和統治權﹐1714 被西班牙征服﹐1938 年西班牙獨裁者弗朗哥 ( Francisco Franco) 採高壓手段對付卡獨份子。1977 年西班牙走民主路線後﹐卡泰隆尼亞獲得較大的自主權。如果卡泰隆尼亞是個國家﹐在世界上可以排名 34 的經濟大國﹐西班牙 19% 的 GDP 靠卡泰隆尼亞。它的人民平均年收入是 $35000﹐高過南韓、以色列、意大利。它不願和西班牙其他的遠房窮親戚送做堆﹐要獨立建國﹐美國﹐歐盟都反對﹐但這些國家﹐尤其是美國﹐老是搧風點火鼓勵台灣﹐香港﹐西藏﹐新疆獨立﹐完全是雙重標準。

        其三﹐高迪﹕ Antoni Gaudi (1852 - 1926) 卡泰隆尼亞出生﹐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築天才之一。他在巴薩隆納的兩個代表作是我們在沒去之前就每人花 100 美金先買好票請好導遊的「古遊公園」(Park Guell) 和「聖家堂」(Sagrada Familia)。前者1900 開始動土﹐1914 年完成﹐1926 年對外開放。它原先的目的是成為一個花園城市﹐設計多彩多姿﹐千奇百怪像個童話世界。公園內有個公立小學﹐這些孩子們天天看到人來人往的遊客﹐還能安心讀書嗎﹖

        高迪在巴薩隆納另一個地標「聖家堂」從 1883 年高迪接受開始興建﹐後因西班牙內戰停了一段時間﹐原設計又被革命份子破壞﹐後經過 16 年的努力才勉強恢復原設計的模型。這次我們去的時候﹐這個教堂還在建﹐估計在 2026 高迪逝世 100 週年完工。各位等得及的﹐等吧。

        其四﹐米羅﹕Joan Miro (1893 - 1983) 也是在巴薩隆納出生﹐和皮卡索﹐怪鬍子達利(Salvador Dali) 同屬西班牙國寶級的畫家。我們在巴薩隆納特別去了他基金會的美術館參觀。對畫我是外行﹐走馬看花(畫) 遇到一件怪事﹕在一個展覽室看到一張吊在空中的椅子藝術品﹐後來我晃來晃去再到這間展覽室時﹐吊椅上多了一個黑色的人像。我大為驚奇﹐走近一看原來是管理員偷懶坐了上去﹐他見我走近馬上下來﹐我趁勢也坐上去要他替我照張像﹐回想起來這一定是不合規矩的事。這張照片有可能是管理員的小辮子無意中被掌門人逮住了﹐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讓掌門人也來一張。

        米羅 1974 年為紐約世貿大樓設計了一幅掛毯﹐2001 年911 恐怖份子脅飛機撞世貿大樓時﹐這幅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也一道被毀了。米羅晚年住我提到過的瑪洛爾卡島的珀瑪﹐最後以 90 高齡病逝於該島。


Market
La Boqueria 市場進口。來巴薩隆納第一個該來的地方﹐其他景點可以等﹐先把民生問題解決了再談別的。(Photo by Chuck T)

ham
《左傳》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老祖宗封建制度下﹐什麼人才能吃什麼肉是有規定的。西班牙的黑豬肉可能屬於帝王級的肉。今天只要有歐元﹐張三﹐李四﹐王二麻子都能買而食之 (Photo by Chuck T)

fruit stand
西班牙的水果不比台灣差﹐攤位擺飾頗有兩把刷子 (Photo by Chuck T)

razor clam
剃刀蛤蜊。所謂的剃刀原來是老式的那種﹐在西部片中常常可以看到男主角用這種剃刀括鬍子(Photo by Chuck T)

park 2
Park Guell 像童話故事庭園設計的一角 (Photo by Chuck T)

Arts Museum
既然是國家藝術館﹐咱們就給它來張藝術點的照相(Photo by XHN)

exit
居高臨下照Park Guell 的出口(Photo by Chuck T)

Korean
如果你像我在奇怪為什麼巴薩隆納奧運會場前有個韓國人的紀念像。故事是這樣的﹕1992 年巴薩隆納奧運馬拉松冠軍是南韓的 Hwang Young-Cho。他的師父 Sohn Kee-Chung 是 1936 年柏林奧運的馬拉松冠軍﹐當時韓國被日本統治﹐Sohn Kee-Chung 和銅牌得主 Nam Sung-Yong 領獎時﹐穿的是胸前印有日本國旗的運動服﹐奏日本國歌和升日本國旗時SKC 和NSY 都低著頭抗議﹐這和 1968 年墨西哥城奧運兩個美國黑人選手 Tommie Smith 和 John Carlos 在 200 公尺賽跑中同樣勇奪冠軍和殿軍。他們戴黑手套舉手握拳﹐把鞋子脫掉領獎﹐抗議美國歧視黑人﹐先後媲美。今天巴薩隆納奧運場外有 Hwang Young-Cho 的紀念像﹐就如同 Tommie Smith 和 John Carlos 的母校 San Jose State 把他們的銅像立在校園裡一樣。都是有歷史典故的。 (Photo by XHN).

Sagrada Familia
還在施工中的聖家堂。我心想﹕如果把工程包給老中﹐兩下子就搞惦了﹐哪需要拖這麼久﹖怕建完工後沒觀光客來看嗎﹖(Photo by XHN)

Miro Museum
米羅藝術博物館的一角。展覽品美不勝收﹐可以花一天慢慢欣賞(Photo by X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