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散記之六﹕照樣昇起的太陽

2018 年11月18 日星島日報《信懷南專欄》﹐11月19 日上網

懷南前記﹕

       這是此次《秋行散記》六篇中的最後一篇。因為出門過感恩節的緣故﹐提早上網﹐預祝各位有一個健康、平安、喜樂﹐家庭團圓的感恩節。就像我有時候對我兩個小孩開玩笑(其實當然也不是開玩笑)說的﹕"At time like this, I'm always very religious"。很多基督徒(非基督徒也一樣)﹐往往在遇到災難的時候才想到神(或老天爺)﹐其實在沒有災難的時候更應該感謝神(老天爺)。感恩節又是我 "At time like this, I'm always very religious" 的時候。對不起﹐扯遠了。


        我們這次新英格蘭六州「趴趴走」的最後一州是緬因﹐一提到緬因大家就想到龍蝦﹐如果我們把美國的地圖想像成一個橫擋在我們前面的野牛﹐緬因和佛羅里達正好是野牛的兩支角。喜歡徒步遠行的人應該知道美國最有名﹐也是很多人生平願望 (Bucket List) 之一的「阿帕拿契步道 Appalachian National Scenic Trail 」的終點在緬因州的「卡泰頂山 Mount Katahdin」。三年前我在台灣處理完小弟喪事後回美的飛機上看過一部 Robert Redford 主演﹐講一個垂垂老矣的旅遊作家突發「神經」要去走完這 2200 哩步道的電影 A Walk in The Woods。 不過那是後話﹐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講這個故事。

        我們從新罕布希爾由西往東經過 112 號公路進入緬因。進入緬因的第一站是緬因最大的城市波特蘭 (Portland)﹐我兒子在讀醫學院的四年中﹐有一年選擇在這城最大的醫院實習﹐後來他告訴我他很喜歡這個城。說來也怪﹐我的兩個小孩都在新英格蘭地區讀過書和單獨生活過﹐也都很喜歡這個地區﹐要不是因為我們住在西岸﹐他們很可能就留在這個地區過一輩子了。我想﹕九月底的新英格蘭的確不錯﹕天高氣爽﹐風和日麗﹐藍天白雲﹐兩個月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看看你們還喜歡不喜歡住這裡﹖

        我們的導遊是個戲劇系畢業的美國女孩子﹐她照著稿子唸介紹倒也沒給人生硬的感覺。她說波特蘭是美國餐館和人口比例最高僅次於舊金山的城市﹐我知道她可能搞錯了﹕美國餐館和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5 個在西岸﹐5 個在東岸﹐東岸的 5 個城市中的3 個在新英格蘭地區。排名第10 的的確叫波特蘭﹐但那是奧立岡的波特蘭而不是緬因州的波特蘭。

        在波特蘭吃過午飯後沿著海岸線南下﹐中間經過一個叫 Kennebunkport 的小城﹐目的是讓大家遙望一下老布希總統夏天的渡假別墅。 那天晚上我們住在一個叫 Ogunquit 的海邊小城﹐晚飯當然有龍蝦﹐後來我們照例大夥聊天聊得很晚﹐但第二天早上五點多鐘﹐加州時間兩點多鐘我就起床了﹐六點鐘﹐我拿著相機到海邊去照日出。

        我們這些住在加州的人﹐看太平洋的日落是稀鬆平常不足為奇的事﹐但要在大西洋海邊看日出這倒是我第一次。記得上次看日出大概是 90 年代初期﹐我在台灣的工作結束準備回家前一個人去環島旅行。在阿里山我參加了一個看日出的旅行團﹐天不見亮就被巴士載到一個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地方﹐爬了一些坡後﹐人擠人去卡位﹐然後用原始的傻瓜照相機對著遠山那邊照日出。那些效果非常差的相片現在早就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

        我這次是一個人站在海邊﹐一邊聽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一邊花了 30 分中記錄下「照樣昇起的太陽 The Sun Also Rises 」的全部過程。年輕時候在台北看海明威原著改編的電影﹐覺得把 The Sun Also Rises 翻譯成《妾似朝陽又照君》有些奇怪﹐今天再回頭去想這個翻譯﹐印證故事內容﹐倒也不覺得翻譯的太離譜。當年我對電影一開頭的日出和「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太陽照樣昇起」的旁白印象深刻﹐今天我知道這是海明威引用《聖經舊約傳道書》第一章的句子。

        母親晚年﹐我送了一本字印得很大的《聖經》給她﹐建議她看看《傳道書》。知情的人認為我要她看《傳道書》覺得有點奇怪和不妥。其實我是想安慰她說人生行旅到了最後﹐回首來時路﹐劇本早已經被寫好﹐我們只不過按照劇情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扮演自己該扮演的角色罷了。因此﹐戲演完了就謝幕﹐ 所有的燈光﹐掌聲﹐噓聲﹐就像《傳道書》裡說的都是虛空的虛空﹐陽光之下沒有新鮮的事﹐但我相信我母親一生沒翻開過一次《聖經》。那天清晨我照日出時也想起毛澤東的「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這首詩是 1934 年毛在長征途中寫的﹐那年他才 41 歲﹐難怪意氣風發敢寫「踏遍青山人未老」這樣的句子。我現在的年齡和毛去世時也差不了太多﹐不知道毛晚年會不會有我這種「青山踏遍人已老」的感受﹖這種感受是悲觀嗎﹖消極嗎﹖當然不是。明天當我離開這大西洋邊漂亮的旅館後﹐新的旅客會住進來﹐照相的人換了但太陽照樣昇起。結論是﹕至少那天早上有幸看到日出的有我﹐夠了﹗


bush
老布希在 Kennbunkport 的 compound﹐與其他住家不同的地方是那根旗杆和國旗。在當地是否只此一家升國旗我就不知道了 (Photo by Chuck T).

ogunquit
此行最後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的旅館 (Photo by Chuck T).

lobster
最後的晚餐 - No pun intended of course (Photo by XHN).

watch1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從房間出來走過草坪就是海邊。往左走可以看到這個景緻﹐我是往右走的﹐於是就沒機會照這張相片了 (Photo by Chuck T).

watch2
「東方欲曉﹐回家要起早。青山踏遍人已老﹐風景那邊也好」。同樣的景點﹐另一位朋友把它變成黑白照。就好像信懷南改毛澤東的詩一樣。 (Photo by Bob C).

sunrise1
早上六點鐘。真正的東方欲曉 (Photo by XHN).

sunrise2
那天早上在半個鐘頭內我照了不少日出的相片﹐經過刪除後這是第二張 (Photo by XHN).

watch5
在 Chuck 照的日出中﹐我選了三張﹐這是其中一張。在時間上應該在上面那張之後照的 (Photo by Chuck T).

sunrise8
旭日與海。太陽已經快完全升起來了(Photo by XHN).

sunbird
「旭日與孤鶩齊飛﹐朝陽共長天一色」這個旅館顯然是看日出的好地方。我不是唯一早起的人。照這張相片的時間可能在上一張的時間差不多 (Photo by Chuck T).

suntu
"One generation passeth away, and another generation cometh; the earth abideth forever .... The sun also ariseth ... (Photo by Chuck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