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11column
秋行散記之五﹕窗外自是有秋天
2018 年11月11 日星島日報《信懷南專欄》﹐11月14 日上網
我們這次新英格蘭之行﹐雖然打的是秋葉之旅 (New England Fall Foliage Tour) 的招牌﹐但事實上是美國文化之旅。前兩天沒看到楓葉開始有點擔心﹐去問司機﹐司機說往北走會看到。北美洲的樹林變顏色是從加拿大往南變。9 月底10 月初應該是在新英格蘭看楓葉最好的時期。我手上有本《國家地理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出版的世界 101 段最漂亮的公路。其中有一段 188 哩的路在新英格蘭的佛蒙州。這條叫 100 號的公路從南的威明頓 (Wilmington) 一直往北到加拿大邊界的新港(Newport)。我們沒有走這段路﹐在經過庫里奇總統出生地普里茅斯後往東走 4 號﹐10 號﹐然後經 112 號公路穿越新罕布希爾。 112 號公路從 Woodstock/Lincoln 到Conway 這段 35 哩的路上﹐遠山近樹漂亮極了﹐也有人選為美國最漂亮的景點之一。 只是 40 幾位同車的人﹐很多都在打瞌睡﹐走這一趟﹐如果窗外的景色都在瞌睡中錯失掉了﹐這可算是相當昂貴的瞌睡。
同遊中有個朋友﹐每次照的相片都是近萬張﹐回家刪掉大部份後﹐去蕪存菁﹐分類選出最精彩的送給每家。這位朋友的英名﹐不知怎麼被同車的老美知道了﹐於是大家請他到第一排和導遊同坐專門照沿途車窗外的風景。也因為如此﹐回家後我才發現﹐如果不是有他的話﹐這趟旅行﹐95% 的風景都會變成車過景無痕﹐沒法回味那豈不是冤枉﹖
我上谷歌去查了一下有關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數量驚人﹐多不勝數。在描寫四季的中國詩詞中﹐描寫秋天的遠遠超過其他的三個季節。同時我也發現﹐咱們老祖宗描寫秋天的情(感想)和景(風景)幾乎全是以悲情和傷感為主﹐這大概和我們的民族性有關。老中是個多難的民族﹐在文人筆下﹐詩人眼中﹐秋天就是思念、蕭索、送別、悽涼的符號。這種想法的始作俑者是宋玉﹕幾千年前﹐宋玉在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集《楚辭﹐九辯》中就為秋天定了調。《楚辭﹐九辯》開章明義就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既然文壇老前輩先定了調﹐那後來的人只能依樣畫葫蘆有樣學樣了。但有兩個人﹐一個現代人﹐一個古人卻能跳出框框思考﹐與眾不同﹐那是後話﹐容後再講。
在所有描寫秋景的詩句中﹐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最為人熟悉。其實這兩句前的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是遙望遠景﹐後兩句才是停車近觀。當年杜牧坐的一定是馬車。而不是遊覽車。遊覽車能說停就停嗎﹖杜牧是個異類﹐他是官三代﹐祖父做過宰相﹐ 但他一生的仕途似乎並不順利﹐他文章多元﹕不但寫得出《阿房宮賦》那樣的大塊政論﹐也寫得出「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這樣自我檢討的詩。
出乎我意外的是在我從谷歌中蒐集到有關秋天景色的詩句中﹐一眼瞄過去﹐居然沒有看到我心目中應該有的和我認為古今描寫秋天景色的天下第一名句。我認為描寫秋天景色應有的名句絕對不能少掉白居易《琵琶行》的第一句﹕「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和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兩首名詩的共同點是寫在秋天的夜晚送別。80 年代的後期﹐我趁在香港工作結束回家前﹐特別去江南一遊。動機完全受《丘遲與陳伯之書》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長﹐百花生樹﹐群鶯亂飛」和張繼那首詩的影響。那趟旅遊的重點是走訪姑蘇城外寒山寺﹐結果大失所望。中國詩詞意境﹐文人加鹽添醋憑想像空間創造出來的居多。但我認為古今描寫秋景的第一名句﹕王勃《滕王閣記》「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寫實而非想像。落霞﹐孤鶩配秋水﹐長天真是絕配﹐寫秋景能寫得出比這更美麗的嗎﹖李義山的「巴山夜雨漲秋池」雖然也是絕句﹐但主角是「夜雨」而非「秋池」。人生自是有情痴﹐何當共剪西窗燭﹐最好不必等到巴山夜雨時。所以李義山這首詩不能算是專門描寫秋天的詩。
我說過老中對秋天比較有「正能量」想法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毛澤東﹐一個是劉禹錫。前者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頗有點革命家的氣派﹗「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唐朝劉禹錫1200 年前就能跳出框框思考﹐算是劃時代的人物。掌門人眼中﹐天下事 90% 以上都是 overrated﹐新英格蘭的秋色倒真不是 overrated。有圖為證。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覺得這張車子一晃就過去時照的相片標題應該是 "Come Before Winter" 這話是水對樹說的﹕冬天我結成了冰﹐你的倒影就沒法和我在一起了(Photo by Chuck T).
第 6 天的晚上我們在 Vermont 的一個小城 Stratton 過夜﹐這是我們過夜的旅館 (Photo by Chuck T).
到 Stratton 時天色已晚﹐這張照片可能是第二天清晨 Chuck 爬上屋頂上照的﹐遺憾的是「數樹深紅出淺黃」外﹐還有電線和電線杆﹐真是煞風景(pun intended)。「數樹深紅出淺黃」也是出於劉禹錫的詩句。(Photo by Chuck T).
車過窗外樹﹐秋生楓葉紅 (Photo by Chuck T).
可惜在人生的道路上﹐轉彎的地方標誌不是這麼清楚﹐風景也沒這麼漂亮 (Photo by Chuck T).
我有一個問題問你﹕你情願像我這樣坐在巴士裡﹐有人開車﹐有人照相﹐還是像這部迎面而來的車子一樣自己開車在這條 by-way 上﹖答案要看三個因素﹕第一﹐你是不是個 loner? 第二﹐你喜歡不喜歡開車﹖第三﹐你會不會讓你(妳)老婆(老公)坐靠窗的位子﹖Yes,Yes,Yes 三個問題一答下來﹐我是 definitely, absolutely, positively 寧願自己開車 (Photo by Chuck T).
這是唯一的一次我們的車在路邊停下讓我們照相。我不見那位在阿姆斯特丹遊河時睡著了下船時幽默地說﹕It was an expensive nap 的朋友﹐我後來問她在哪﹖她說 Another expensive nap。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 集戴叔倫《過三閭廟》﹐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詩句 (Photo by XHN).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 蘇軾 (Photo by Chuck T).
導遊先通知車會過一個高橋﹐橋下是「大峽谷」﹐風景很好﹐於是我也站起來把握機會照相﹐但我忘掉關掉鎂光燈的自動設置﹐於是車窗的玻璃反光﹐留下這麼一張意外人影與「大峽谷」的藝術照 (Photo by XHN).